Articles in Turing Academ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ESG Net Zero Laboratory, AI Laboratory and Lean Management Laboratory. We will share articles on related topics from time to time. We also welcom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bove topics to submit articl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Insights (I want to contribute)

資本與永續的交匯

 


 

圖靈學院
科楠偵碳事務所
2025-8-8


    今日正逢父親節,在此先祝全天下的父親們,父親節快樂。週末將近,大家的腦袋也許已經飛往海邊,歡度父親節,不過全球永續投資依然熱鬧。許多企業和政府正在加碼可再生能源與低碳材料,以行動證明永續不是口號,而是業務核心。今天我想談幾件有趣的交易:澳洲的可再生能源投資計畫、美國的太陽能合資公司,以及水泥業的低碳革命。


澳洲:40 GW清潔能源目標


    澳洲政府把「容量投資計畫(CIS)」的目標從32 GW提高到40 GW,希望在2030年前提供更多可再生能源和儲能容量[1]。CIS透過長期收入保證,鼓勵企業投標風力、太陽能和電池儲能專案,減少投資風險[2]。升級後的目標包括26 GW的可再生發電和14 GW的調度性容量,比過去設定的23 GW與9 GW更雄心勃勃[3]。澳洲氣候部門指出,這將帶來約210億澳元儲能投資和520億澳元的太陽能與風能投資[4]。透過競標機制,CIS已經在六場標案中預計交付18 GW的專案[5]。我在課堂上提醒學生,這種政府保證收入的模式可降低投資人的風險,對欠缺資本的小型開發商尤其有益。


美國:Ares與Shell的太陽能合資


    跨入私募和能源領域,一個新合資公司值得關注。資產管理公司Ares與Shell旗下的Savion Equity合作成立Tango Holdings,持有80%與20%的股權,用於投資美國太陽能專案[6]。Savion自2019年成立以來,已在28個州開發大型太陽能和儲能項目;新公司將管理近496 MW的專案,包括俄亥俄州、肯塔基州、奧克拉荷馬州和印地安納州的項目[7]。Savion作為管理成員負責營運,而Shell的可再生資產管理團隊則負責資產管理[8]。Ares合作夥伴Steve Porto表示,他們將利用雙方在發電領域的經驗,為美國關鍵市場提供電力,同時為投資人創造收益[9]。Shell能源副總裁Greg Joiner補充,這筆投資反映Savion開發實力,也讓Shell在專案成熟後降低持股,專注開發其他可再生項目[10]。這種私募基金與能源巨頭合作的模式,在加速能源轉型的同時也分散風險。


材料革命:Eco Material被CRH收購


    水泥是全球碳排放大戶,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8%[11]。打造更環保的建材是淨零轉型的必經之路。建材巨頭CRH宣布以21億美元收購Eco Material,這家公司由Boral北美粉煤灰業務與Green Cement合併而成,專門生產「補充性膠結材料」來取代部分波特蘭水泥[12]。Eco Material利用煤灰和火山灰製造低碳水泥,提高混凝土壽命,並為電力公司提供煤灰管理與回收服務,每年回收超過1,000萬噸材料[13]。CRH董事長表示,此交易將滿足北美對低碳水泥日益增長的需求,確保關鍵原料的長期供應,並拓展公司的創新能力與分銷網絡[14]。對投資者而言,這是一項垂直整合策略;對環境而言,則是減少水泥產業碳足跡的重要一步。

 

小結與個人感悟


    這些案例顯示資本正快速流向綠色項目。澳洲政府擴大CIS計畫,向市場發出明確信號;Ares與Shell的合資則展示了私募基金如何與能源企業合作,加快項目落地;CRH收購Eco Material則預示傳統建材業的轉型。有人問我:「老師,這些巨額投資會不會都只是炒作?」我的回答是:當你看到政府保證收益、企業併購專注於低碳技術,這已經不是炒作,而是結構性趨勢。這種趨勢背後有政策推動,也有市場需求—企業與消費者都在尋求更綠的產品。
不過,永續投資也不是萬靈丹。澳洲的標案需要透明的招標程序和有效的專案管理;合資公司需要確保專案執行如期,避免因為土地、社區反對而延宕;Eco Material的產品需要經過市場驗證,若性能不如預期,可能影響採用。我們在分析這些案例時,既要看到機會,也要看到風險。正如我常說的:「綠色投資不能只是穿綠衣,還要內外一致。」


結語


    從澳洲的政策擴張、到美國太陽能合資,再到全球建材巨頭投資低碳水泥,本週的ESG新聞充滿資本與永續交織的故事。這些行動凸顯金融與工業界正在用真金白銀推動減碳與能源轉型,希望為世界帶來實際改變。我鼓勵同學們持續關注產業動態,思考自己未來如何參與這場轉型。至於週末想去海邊的朋友,記得看看氣象預報—如果有再來一場豪雨,最好提前改去室內綠建築參觀。

 

 

參考資料
[1] [2] [3] [4] [5] [15] Australia Boosts Clean Energy Financing Scheme to 40 GW by 2030 - ESG Today
https://www.esgtoday.com/australia-boosts-clean-energy-financing-scheme-to-40-gw-by-2030/
[6] [7] [8] [9] [10] [16] Ares, Shell Launch New U.S. Solar Joint Venture - ESG Today
https://www.esgtoday.com/ares-shell-launch-new-u-s-solar-joint-venture/
[11] [12] [13] [14] [17] CRH Acquires Sustainable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er Eco Material for $2.1 Billion - ESG Today
https://www.esgtoday.com/crh-acquires-sustainable-building-materials-producer-eco-material-for-2-1-bil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