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in Turing Academ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ESG Net Zero Laboratory, AI Laboratory and Lean Management Laboratory. We will share articles on related topics from time to time. We also welcom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bove topics to submit articl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Insights (I want to contribute)

美國發布 AI 行動計畫 強調全球主導地位不可動搖

 

 

圖靈學院
科楠老師
2025-7-29


    美國白宮於 2025 年 7 月 23 日發布《Winning the AI Race: America’s AI Action Plan》。計畫內容明確宣示美國人工智慧領導地位要「無可挑戰」。總統唐納·川普在前言中指出,AI 技術將改變全球權力平衡。美國必須保持技術優勢。這是一項國家安全議題。

 

該行動計畫附帶三項行政命令。命令主題包括推動 AI 技術出口、加速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禁止所謂的「覺醒 AI」進入政府機構合同。這些措施意圖在短期內提升美國競爭力。

 

三大支柱(Pillar)之一:加速 AI 創新推動

 

計畫第一柱:「加速創新」

 

    政府將撤銷或修改被認為阻礙 AI 發展的聯邦規章與規定。聯邦投資不得流向對 AI 設立嚴格監管的州政府。這種資金政策帶有明顯誘導性質。

 

計畫也要求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發動問卷與公開諮詢,收集企業與公眾意見,參與識別妨礙 AI 推動的限制。財務管理局(OMB)接著協調各機構,廢除或調整相關條文。

 

計畫提倡開源與開權重模型開發。主張這類模型有助擴散技術影響力,並作為外交策略的一部分。支持基礎研究、模型可控性與解釋性技術。鼓勵政府部門廣泛採用 AI 系統。


第二柱:打造美國 AI 基礎建設

 

    行動計畫第二柱聚焦基礎設施建構。川普政府將加速核能、電網與數據中心建設流程。行政命令指示聯邦機構放寬環評與許可程序。目標迅速擴張超大規模 AI 計算能力。

 

計畫強調美國能源產能不足可能限制 AI 發展。提倡通過工業、能源政策整合推進電力與計算資源擴容。這被稱為「Build, Baby, Build」策略。

 

同時,政府計畫培育技能型人才。設立培訓計畫,培養電工、HVAC 技術員、機器人工程師等。結合學徒制與職業教育。這些人才將支援基礎設施建設與維運。


第三柱:國際外交與安全領導

 

    第三柱鎖定外交與國安。計畫呼籲 Commerce 與 State 部門與產業合作。向友邦出口完整 AI 生態系統,包括硬體、模型與標準。以加強美國對盟國的技術影響力。

 

同時,設定出口控制措施。限制中國等所謂「關注國家」取得先進晶片與 AI 軟硬體。這一政策背景為科技競爭與地緣安全角力。

 

計畫將成立 AI 專責信息分享中心(ISAC)。由國土安全部(DHS)協調,推動各基礎設施業者共享 AI 安全威脅與入侵情報。NIST 與相關機構協同建立標準與應變架構。

 

CAISI(NIST 下 AI 標準與創新中心)將與 AI、資安產業合作。共同制定技術標準與響應方案。涉及前沿模型安全評估與惡意行為偵測。

 

對「覺醒 AI」之政策與爭議

 

    計畫特別提到所謂「覺醒 AI」。條款要求政府採購的 AI 模型務必中立、客觀。不應帶有意識形態偏見。聯邦機構禁止採用帶有 DEI(多樣性、公平、包容)或氣候議題偏重的模型版本。

該政策引發批評者警告。憂慮政府自行定義「客觀」,可能剝奪模型多元論述功能。民權與學術組織呼籲維護 AI 公民價值與公共責任。


產業回響與批評聲音

 

    多家科技巨頭如 Google、Meta、Amazon 與 Palantir 支持計畫。他們認為此舉能壯大美國 AI 產業,抵禦中國威脅。

 

該計畫也獲業界積極回應。部分企業高層認為計畫滿足對更開放市場與輕監管的期待。

 

批評者指出計畫忽略 AI 安全風險、監督機制與公平議題。AI 風險(如誤導、不平等、隱私侵犯)在此計畫中幾乎未見具體對策。「安全」一詞僅出現一次。

 

分析界指出計畫把公開辯論拖入政治架構。政府主導內容預審可能限制言論自由。這種工業政策可能壓縮技術創新空間。


行政命令與政策更迭

 

    2025 年 1 月 23 日,川普簽署行政命令 14179,撤銷前任的 AI 管理機制。該命令要求 180 天內完成行動計畫。此舉明顯對比拜登政府開創的 AI 安全監管政策。

 

計畫實施過程中,OMB 須在 60 天內修改與 AI 相關的政策備忘錄。公共意見截止至 2025 年 3 月中旬。超過一萬人提交回應。OpenAI 與 Google 提出建議,偏向保護著作權與出口管控。

 

計畫長遠意涵與挑戰

 

    此 AI 行動計畫代表川普政府將 AI 放在國家經濟與國安中心位置。以追求技術主導為核心。其倡議範圍跨越法律、教育、工業、能源、外交與科技。

 

一方面,政策能迅速改善基礎建設體系。促進 AI 商業化與政府應用速度。另一方面,政策排除監管與安全考量。令人擔憂風險管理能力被弱化。

 

國際上,美國將強化與西方盟邦合作,排除中國技術影響。但此策略可能引發科技競爭與價值觀分歧。

 

內部而言,產業資源集中在開源模型與重建基礎網絡。但若自由市場與創新環境被政策導向削弱,效果可能打折扣。


結語

 

    這份 AI 行動計畫語氣強烈。它不留模糊空間。標題即稱:領導地位不可挑戰。計畫三柱清晰。每一柱都在努力構築一個以美國技術主權為核心的 AI 時代。

 

計畫將法令、行政行動、公眾諮詢與國安策略結合。產業界與政治陣營反應分歧。支持者看重產業利益與國際競爭;批評者憂心監管缺失與技術倫理。

 

未來幾個月,政策落地與法律挑戰將考驗此計畫的實際效力與風險控制能力。

 

 

參考資料:

AI NEWS: AI Action Plan: US leadership must be ‘unchallen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