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in Turing Academ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ESG Net Zero Laboratory, AI Laboratory and Lean Management Laboratory. We will share articles on related topics from time to time. We also welcom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bove topics to submit articl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Insights (I want to contribute)

 美國推出《外國污染費法案》:碳關稅最高達200%,川普政府強勢推動「綠色關稅」變貿易武器


 

科楠偵碳事務所
2025-5-2

 

一、碳關稅再升級,美版FPFA橫空出世

 

    2025年4月,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比爾·卡西迪(Bill Cassidy)與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再度提出《外國污染費法案》(Foreign Pollution Fee Act,簡稱 FPFA)。這項法案堪稱美版「碳關稅」終極型態,核心在於對「高碳排進口產品」課以最高達200%的懲罰性關稅。


與歐盟的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不同,美國的FPFA包裝成以「國家安全」、「製造業復興」為主軸,且明確點名中國、越南、俄羅斯等「污染輸出國」,強化其地緣政治與貿易政策意圖。

 

二、法案內容一次看懂:課稅項目、抵免機制、國別分級

 

涵蓋產品:


- 鋼鐵、鋁、水泥、玻璃
- 氫氣、化肥、太陽能模組、電池原料等

 

關稅稅率(依碳強度與國別分級):

 


豁免與抵免設計:


-低碳密度豁免:若產品碳排強度低於美國國內平均值10%,可免稅。
-碳移除抵免:進口商可購買碳移除技術(如 DAC、海洋封存)產生的「碳信用」來抵減應稅額。
-夥伴國協議:如與美國簽有「氣候貿易協議」,該國可獲豁免或稅率降低。

 

三、經濟與環境效益評估:誰得利?誰受傷?


    根據美國行動論壇(AAF)試算,FPFA若通過後執行至2035年:


- 可帶來稅收:約1,336–1,854億美元
- 對 GDP 影響:減少約166億美元(折合年均0.01%)
- 增加就業機會:製造業約5萬人次以上
- 進口成本影響:中國製鋼成本將上升78%、鋁材上升65%


受益者:


- 美國本土碳中和製造商
- CCUS(碳捕捉)與碳移除科技公司
- 經濟轉型中的盟友(如法國、韓國、加拿大)


潛在受害者:


- 依賴高碳製造的出口國(如台灣中小企業)
- 美國消費者(價格轉嫁風險)
- 全球碳交易體系(碳信用認定標準不一)

 

四、川普政府的立場與操作空間


    2025年川普政府重新掌權後,FPFA成為其貿易政策重要支柱之一。儘管川普對「氣候變遷」抱持懷疑,但若碳關稅被定位為「對抗中國傾銷」、「保護美國工人」、「限制不公平貿易」,則高度可能獲其支持。


共和黨內部智庫與前白宮經濟顧問團明確表示:「這不是為了救地球,而是為了救底特律和匹茲堡。」對川普而言,碳關稅是一項能鞏固其藍領基本盤的選票工程。

 

五、對台灣的警示與應對


    根據初步名單,台灣出口至美國的以下產品將可能受FPFA影響:

 


對我們台灣企業建議:


1.導入ISO 14064-1 組織型碳盤查與符合 ISO 14067 產品碳足跡認證。


2.採用再生材料與潔淨能源製程(RE10/RE100布局)。


3.考慮購買國際碳信用或投資碳移除技術。


4.與美國客戶共同參與碳足跡揭露,主動提出減碳路徑。

 

六、結語:碳稅不是環保,是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起點

 

    美國的FPFA是一項典型的「地緣經濟政策」,其本質是結合環保與貿易、能源與工業戰略的複合性工具。它為「碳有價」提供了政策舞台,但背後更多是全球產業勢力的再分配。


對台灣而言,若要避免成為下個碳貿易制裁對象,勢必得從現在起重新檢視「低碳轉型」是否只是ESG的一部分,還是攸關出口生死的競爭條件。

 

 

資料來源:
- 《2025年外國污染費法案》官方摘要
- 美國行動論壇對法案的分析
- E&E News – *Republicans tap Trump’s love of tariffs in new carbon b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