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川普拆綠牆,紐約築碳盾:台灣該如何重新思考減碳戰略?

科楠偵碳事務所
2025-4-11
近年來,美國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在氣候變遷政策上的分歧日益明顯。儘管前總統川普對減排政策持保留態度,甚至試圖削弱州級氣候法規,但各州,特別是紐約州,卻積極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這種聯邦與地方政府間的政策差異,對於台灣在制定長期減排策略時,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經驗。
Carbon Credits.com 4月9日的一篇報導指出紐約州近期提出了強制性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的法規,要求大型排放源從2027年開始,報告其2026年的排放數據。此舉旨在收集詳細的排放資訊,以支持州內的減排目標,並為未來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據。此外,紐約州還計劃實施「上限與投資」系統,要求大型排放者購買超過允許排放量的排放許可證,並逐步降低排放上限。
然而,川普總統在2025年4月簽署行政命令,指示司法部挑戰被認為超越憲法或與聯邦政策相牴觸的州級氣候法規,特別針對紐約、加州和佛蒙特州的相關政策。這顯示出聯邦政府試圖限制地方政府在氣候政策上的自主權。
儘管面臨聯邦層面的阻力,紐約州等地方政府仍堅持推進減排措施,展現了地方政府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重要角色。這種地方主導的模式,對於台灣具有啟示意義。
台灣的啟示與策略建議
1. 強化地方政府角色:美國的經驗顯示,地方政府在推動氣候政策上具有關鍵作用。台灣可賦予地方政府更多權限和資源,讓其根據自身特點制定並執行減排措施。
2. 建立透明的排放監測機制:紐約州強制企業報告排放數據的做法,提升了排放資訊的透明度。台灣可考慮建立類似機制,確保數據公開透明,為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3. 推行市場機制:紐約州的「上限與投資」系統利用市場力量推動減排。台灣可研究並引入碳交易市場,鼓勵企業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減排目標。
4. 法律保障與政策穩定性:面對聯邦政府的挑戰,紐約州依靠法律手段維護其氣候政策。台灣應確保相關減排政策具有法律依據,增強政策的穩定性和可執行性。
5. 公眾參與與教育:地方政府的成功離不開公眾支持。台灣應加強氣候變遷教育,提高公眾意識,鼓勵全民參與減排行動。
總之,美國地方政府在面對聯邦阻力時,仍積極推動減排政策的經驗,為台灣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台灣應借鑑這些經驗,制定符合自身國情的長期減排策略,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力量。
Reference:
CARBON CREDITS.com:New York Requires Large Emitters to Report Thei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POLITICO:Trump declares war on state climate la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