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in Turing Academ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ESG Net Zero Laboratory, AI Laboratory and Lean Management Laboratory. We will share articles on related topics from time to time. We also welcom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bove topics to submit articl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Insights (I want to contribute)

歐盟考慮重啟國際碳信用交易 2040氣候目標或現轉折

 

 

科楠偵碳事務所整理
2025-4-10


    根據《CarbonCredits.com》於4月8日最新報導,歐盟正考慮一項新計劃,允許成員國使用國際碳信用來實現其2040年氣候目標,這將標誌著歐盟氣候政策的重大轉變。

 

歐盟2040減排目標與國際碳信用的角色

 

    歐盟委員會此前提出,到204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減少90%,作為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淨零排放)的關鍵步驟。然而,這一目標的正式提案已被推遲,部分原因在於政治辯論加劇——一些政府和立法者擔心綠色政策可能損害工業競爭力,尤其是在全球貿易緊張(如美國關稅)的背景下。

 

為增加政策靈活性,歐盟考慮重新允許成員國通過《巴黎協定》第6條下的國際碳信用(ITMOs)來實現部分減排目標。這意味著歐盟國家可以資助其他地區的二氧化碳減排項目(例如巴西的森林恢復),並將這些減排量計入本國的氣候目標。  

 

國際碳信用的定義與運作機制  

 

    碳信用是一種證書,代表一噸二氧化碳(CO2)從大氣中減少或移除。這些信用可以通過植樹、使用清潔能源或碳捕獲等項目產生。根據《巴黎協定》第6條,國家可以國際交易這些信用,幫助發展中國家獲得氣候資金,同時為購買國提供更靈活的減排途徑。  

歐盟過去碳信用政策的經驗與挑戰

 

    2008至2020年間,歐盟曾允許企業在排放交易體系(ETS)中使用國際碳信用,總計超過16億信用額度來自《京都議定書》下的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聯合實施(JI)項目。然而,該系統存在諸多問題,包括部分項目未能兌現減排承諾,甚至涉及欺詐行為。此外,大量廉價信用壓低了歐盟碳價,反而減緩了境內減排進度。因此,歐盟自2020年起停止接受國際信用,轉向僅限境內減排的政策。

 

支持與反對的聲音  

 

    支持者認為,第6條機制能促進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融資,並推動全球低碳經濟轉型。例如,智庫ERCST的Andrei Marcu指出,發展中國家將歡迎此舉,因為它們需要更多氣候資金支持本地碳項目。

 

然而,批評者警告,第6條體系仍不夠完善,部分碳信用項目可能高估減排量或未能永久固碳。環保組織「碳市場觀察」(Carbon Market Watch)強調:「過度依賴第6條信用和碳移除技術,不能替代境內減排承諾。」歐洲科學氣候諮詢委員會也主張,歐盟應通過境內行動實現90-95%的減排目標。

 

未來動向與全球影響

 

    歐盟氣候專員Wopke Hoekstra表示,90%的減排目標是「起點」,最終方案將於夏季前提出。任何政策調整需經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議會批准,談判可能導致進一步修改。

 

若歐盟決定重新引入國際碳信用,將對全球碳市場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同時考驗歐盟在氣候領導力上的立場。這一決策不僅關乎歐盟自身的減排路徑,也可能重塑國際碳交易的規則與信譽。  

 

 

Reference:
CarbonCredits.com 2025年4月8日〈International Carbon Credits Back on the Table? EU's Climate Goal Gets a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