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in Turing Academ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ESG Net Zero Laboratory, AI Laboratory and Lean Management Laboratory. We will share articles on related topics from time to time. We also welcom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bove topics to submit articl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Insights (I want to contribute)

台版CBAM解析:與歐盟邊境碳稅差異比較、產業衝擊與應對建議


 

圖靈學院
科楠偵碳事務所
2025-7-28

 

一、台版 CBAM 施行要點

 

1.施行時間表與納管品項

 

  • 台版 CBAM 預計於2027 年正式上路,初期鎖定鋼鐵與水泥業。
  • 2026 年下半年起正式推動試申報流程,2027 年 Q1 正式申報 2026 年全年度產品碳排放量。

 

2.申報制度與碳排預設值設計

 

  • 初期進口商需試行「產品碳足跡申報」、「碳排預設值」、「範圍邊界計算」等,依產業型態設定預設碳排值,減少申報難度與不確定性。
  • 同時,環保署與經濟部、公會代表共同協商這些細節,以確保可操作性與公平性。

 

3.與碳費系統扣抵接軌機制

 

  • 台灣將徵收碳費(自 2025 年起實施),依照《氣候變遷因應法》設計;碳費為針對企業組織徵收,而非產品。
  • 環境部表示,台灣碳費屬同類型碳定價,可據EU CBAM規定進行扣抵,避免企業重複負擔。

 

4.對高碳洩漏風險產業的過渡安排

 

  • 台灣目前對於高碳洩漏風險的鋼、水泥、化工業設有「排放量調整係數」(例如先前打 0.2),類似於歐盟 ETS 的免費配額制度。
  • 若實施 CBAM,必須同步調整這些係數,或逐步取消,以確保進口產品與國產業者承擔相同成本。

 

5.制度的透明性與合規框架

 

  • 需建立符合 WTO 規範、非歧視、透明且具核驗機制的制度;如同 EU CBAM 要求第三方驗證、標準化報告格式、現場稽核及罰則制度。
  • 同時須經 WTO 通報,在制定過程中積極參與公眾諮詢,提升合法性。


二、與歐盟及其他國家 CBAM 差異比較

 


三、對台灣產業的影響分析

 

A.出口導向重碳產業

 

  • 鋼鐵與水泥企業出口歐盟市場時,將面臨 CBAM 憑證費。若國內碳費與 CBAM 扣抵機制設計不當,會增加成本負擔,削弱競爭力。
  • 若碳費扣抵率低,業者可能需自行負擔部分 CBAM 成本,影響盈利與訂單談判。

 

B.進口產品與國內公平性

 

  • 現行制度中,國內水泥、鋼鐵已繳碳費,但進口同類產品尚未受約束,造成公平競爭問題(碳洩漏風險)。
  • 台版 CBAM 可實施於進口商品徵收類似碳費成本,讓國內外競爭者承擔一致成本,抑制不公平競爭。

 

C.企業操作負荷與合規風險

 

  • 進口商須了解碳排放計算方式、供應鏈資料蒐集、申報流程、第三方驗證條件等,增加行政與成本負擔。
  • 中小型業者可能缺乏資源配合,尤其若制度快速推進,可能導致合規失誤與罰鍰風險。

 

D.長期轉型與技術升級誘因

 

  • 台版 CBAM 結合碳費制度,有助於刺激國內製造業提升能源效率、採用低碳技術、投資減碳設施。
  • 當成本逐漸反映進價格後,企業將不得不將減碳策略納入長期經營規劃。

 

四、科楠老師觀點:具體建議做法

 

以下建議採前瞻性、務實且不美化的立場撰寫:

 

1.明確制度設計與過渡期安排

  • 制定逐年提升碳排預設值精準度與驗證比率的計畫,例如第一年預設值可佔 70%、第三年降至 30%、第五年全面實測。
  • 高碳洩漏風險產業的調整係數(如 0.2)需與進口品一視同仁,避免保護本地企業但犧牲公平性。

 

2.制定碳費與 CBAM 扣抵公式

 

  • 提早公布扣抵機制,例如「台灣企業已繳納碳費的可扣除 CBAM 憑證值占總 CBAM 款項的 X%」,以減緩重複負擔,用實際公式打破不確定性。

 

3.能力建設與輔導支援

 

  • 政府應對出口與進口業者進行最多場次的教育訓練,包含碳足跡計算、第三方驗證準備、報表撰寫等。
  • 可支援中小業者委託集中服務單位(如公會或第三方機構)代為計算與申報,以降低成本。

 

4.制度透明與 WTO 合規性

 

  • 提早向 WTO 通報草案內容,並設立公眾諮詢管道,廣納本地與國際利益關係者意見,避免未來爭端。
  • 制定審核與罰則制度前應明確公告,並給予合理緩衝期,減少制度突襲感。

 

5.與國際制度互認洽談

 

  • 借鏡歐盟規則,與歐盟、英國等進口國談判,使台灣碳費可視為國內「合規扣抵」,一旦完成國際互認,將減少台灣出口商重複負擔。

 

6.長期監測與擴大納管品項

 

  • 初期鎖定鋼與水泥,未來應視國內重碳產品情況,逐步納入如化工、鋁、電力、化肥等產業,並預告擴大計畫與節奏。


結語

 

    科楠老師認為,台版 CBAM勢在必行,但若制度設計不夠透明、不兼顧公平性與可操作性,勢必引起企業反彈與貿易風險。建議政府採取「階段性精緻化」策略:先以鋼、水泥為試點,配合已通過的碳費制度,引入扣抵機制與預設值、逐步轉型,再逐年完整實測與嚴格驗證。同時強化政府支援、資訊公開與能力培訓,確保中小企業不被制度淘汰。

 

對於台灣產業而言,能否在這波國際碳定價趨勢中站住腳,其關鍵在於制度銜接是否穩健、企業是否及早適應,以及政府是否給足支援與明確方向。

 

科楠老師直言:不美化、不空談,台灣若要保持出口競爭力,現在就該動起來。

 

 

參考資料:
[1]: "Taiwan to introduce domestic version of CBAM in 2027 - Carbon Pulse"
[2]: "2027年台版CBAM正式上路!明年啟動納管產品碳排試申報水泥鋼鐵 ..."
[3]: "台版CBAM元年明年啟動繳費「還沒那麼快」 | 政經焦點| 要聞| 經濟日報"
[4]: "歐盟CBAM來了!哪些高碳排產業納管?台灣企業影響衝擊一次看"
[5]: "碳税"
[6]: "Taiwan's Carbon Fees Align with the EU's CBAM Deduction ..."
[7]: "【施師開講囉】第5 集- 什麼是碳邊境調整措施,臺灣會實施嗎? - 環境部"
[8]: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9]: "Unpacking the EU's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10]: "How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responding to the EU CBAM"
[11]: "EU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12]: "【分析】一張圖看台灣碳費國際競爭力!3面向解析碳費上路影響"
[13]: "歐盟CBAM碳關稅貿易業的挑戰與商機 -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